2024「渣打女力創業獎」首獎就是她!「陪灶」陳昀鎂古法煙燻龍眼、台灣農業立足台南放眼國際
說到農業,浮現在你腦中的是什麼呢?辛勤播種的農夫、田間的忙碌收割、抑或是粒粒皆辛苦的第一級產業?
這些印象固然沒錯,但也未盡全面。剛獲得「渣打女力創業獎」第一名的「陪灶企業社」創辦人陳昀鎂,難掩激動,卻以自信堅定地語氣說:「我是一個農業的經營者,農業不僅可以是一門企業,也有機會成為國際化的產業!」
(陪灶企業社品牌獲頒第一名,創辦人陳昀鎂(左)與團隊領獎)
台南市東山區,這裡是台灣龍眼的最重要產地,也是將其烘焙成桂圓的傳統重鎮。從研究所畢業後,陳昀鎂回到農村,繼續家族的農業工作。對當時的她來說,農業是辛苦卻不得不承擔的家業,因此對於從事農業始終存有抗拒心理。「我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一個『協助者』,而不是『經營者』,所以很難將這項傳承事業視為一種創業的挑戰。」她認為,這也是許多農村家庭會面對的困境,被期待接班的成員,往往將農業視為一種家庭義務,而非成長的契機。
隨著時間推移,陳昀鎂逐漸意識到,如果不主動改變與創新,就只能一直停留在辛苦且被動的生產者角色。「我們的產品價值何在?是否跳脫傳統生產的框架呢?」這些疑問促使她積極接觸更多的外部資源與新知識,試圖探索農業經營的新可能,「經營者」三字看似簡單,卻承載著巨大的挑戰。
(陪灶企業社品牌創辦人陳昀鎂分享桂圓製程)
首先,桂圓產業在台灣已經趨於式微,受限於國內外高達三倍的成本差距與六倍加工時差,加上傳統製作方式繁瑣且耗費人力,導致市面上使用真正台灣原料的桂圓產品屈指可數。為克服這些困境,陳昀鎂創立了「陪灶企業社」,專注以台灣龍眼為唯一原料,保留台灣土窯柴焙技術,這不僅是對家族的承諾,更是對土地的敬意,而將傳統技術轉化為具有現代價值的產業,是實現她願景的關鍵。
其次,在推廣土窯柴焙技術方面,陳昀鎂指出,雖然東山區的土窯聚落並不少見,但缺乏足夠的場域讓消費者來認識用土窯柴焙製作的龍眼乾,因此,她認為當務之急是讓消費者深入了解製程,進一步加深產品與在地文化的連結。
(陪灶企業社品牌創辦人陳昀鎂(中)與渣打女力創業獎的其他參賽者)
過去一年,陳昀鎂得知「渣打女力創業獎」的消息,深感這是她當下最需要的支持。對她而言,這個獎項不僅提供創業夢想的資金,更重要的是能獲得在創業過程中所需的學習資源和社群連結。
在參賽前,她已經構思出許多讓農產品走出社區的創新點子,例如製作柴焙桂圓黑糖地瓜酥、柴焙桂圓醬油、桂圓琴酒,甚至開發與日本岩谷堂合作的桂圓羊羹,拓展海外市場,並積極參與海外食品展、與馬來西亞廠商拓展合作機會等。 在「渣打女力創業獎」為期半年的培訓課程中,陳昀鎂與其他創業團隊成員建立深厚的連結,並透過不同產業間經驗與觀點的交流,為賦予傳統點心嶄新形象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此外,她特別感謝各位課程講師的無私分享,這些寶貴知識與經驗都將成為陪灶企業社繼續成長的重要養分。這些養份不僅激發了她在經營方面的新思維,也讓她深刻感受到渣打銀行與社會各界對女性創業者的支持與鼓勵。這種正循環不僅使她更有動力去推廣土窯文化,更期許未來能夠以自身經驗回饋社會。
如今,每年八、九月的採收季,總有許多民眾懷著好奇走進田間體驗烘製「烘龍圓乾」的過程,但往往看到煙燻過程後就卻步:「這樣的煙燻,你們真的受得了嗎?」陳昀鎂總是自豪地回應:「我阿公阿嬤就在這樣的環境中,依然健康地活到八、九十歲。」這種「苦中帶甘」的滋味,就如同古早味的桂圓一樣迷人。